四面楚歌 ,释义: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
断章取义 ,释义:不顾文章 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不同凡响 ,释义:原指歌唱演奏十分出色。后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言谈议论不同一般,十分出色。
高山流水 ,释义:1.也说流水高山。《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绕梁三日 ,释义: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百兽率舞 ,释义: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不绝如缕 ,释义:也说不绝若线。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宋苏轼《赤壁赋》:“余音嫋嫋,不绝如缕。”
巧夺天工 ,释义: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元赵孟《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
铿锵有力 ,释义: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惟妙惟肖 ,释义: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幅画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
歌舞升平 ,释义:唱歌跳舞,庆祝太平。多形容太平盛世,有时也指粉饰太平。
阳春白雪 ,释义: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下里巴人”相对。
莺歌燕舞 ,释义: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大好形势:大地春回,~。
金鼓喧阗 ,释义: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良工心苦 ,释义: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若即若离 ,释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人的关系疏淡,事物含混不清。
龙飞凤舞 ,释义: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后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活泼舒展。
郑卫之音 ,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余音袅袅 ,释义: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精雕细刻 ,释义:用刀在器物上精心细致地雕刻。比喻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十分认真、非常细致地加工刻画。也比喻做事认真细致。
鬼斧神工 ,释义:也说神工鬼斧。《庄子·达生》:“梓庆(一个叫庆的木匠)削木为 , 成,见者惊犹鬼神。” 后因用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
对牛弹琴 ,释义: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弘明集 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工力悉敌 ,释义: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栩栩如生 ,释义: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紧锣密鼓 ,释义: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门户之见 ,释义:由于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多用于学术上或艺术上。《旧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之内多山东人,而自作门户。” 门户:派别。见:成见。
一片宫商 ,释义: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沁人心脾 ,释义: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扣人心弦 ,释义: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一鼓作气 ,释义:《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下里巴人 ,释义:春秋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是当时较普及的音乐。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箫韶九成 ,释义: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呼之欲出 ,释义:也说呼之或出。宋苏轼《郭忠恕画赞》:“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余音绕梁 ,释义:《列子·汤问》记载,韩娥去齐国,路上断了粮,便以歌唱求食。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抑扬顿挫 ,释义: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桑间之音 ,释义:指淫靡的音乐。
虚无飘渺 ,释义: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正声雅音 ,释义:纯正优雅的音乐。
黄钟毁弃 ,释义:中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律。黄钟为阳六律中的第一律。这里的黄钟指一种器大声洪的乐器。黄钟毁弃比喻贤才遭受打击或摈弃。《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引商刻羽 ,释义: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不知肉味 ,释义: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别出心裁 ,释义: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一唱三叹 ,释义: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偃旗息鼓 ,释义:放倒军旗,停敲战鼓。原指不暴露目标,秘密行军。也指停止战斗。《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曲高和寡 ,释义: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
击节叹赏 ,释义: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异曲同工 ,释义:也说同工异曲。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后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工:工巧。
掩耳盗铃 ,释义: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五音六律 ,释义: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出神入化 ,释义: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支曲子演奏得~,听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弦外之音 ,释义: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周郎顾曲 ,释义: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哀而不伤 ,释义: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靡靡之音 ,释义:软绵绵、委靡不振的音乐。《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现指含有低极趣味、反映腐朽颓废情调的乐曲。靡靡:柔弱,颓靡。
南风不竞 ,释义: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改弦更张 ,释义: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 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作法等。《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宋书·乐志》:“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 忘。”
丝竹管弦 ,释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亡国之音 ,释义: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繁弦急管 ,释义: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龙言凤语 ,释义: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曲终奏雅 ,释义: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胶柱鼓瑟 ,释义:比喻拘泥,不知变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柱:瑟上调弦的短木,柱被粘住,音调就不能变换。
货真价实 ,释义: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原是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现在引申为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震耳欲聋 ,释义: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长歌当哭 ,释义: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后用“长歌当哭”表示以长声悲歌代替痛哭,多指书写诗文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当(dàng)。
能工巧匠 ,释义: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高歌猛进 ,释义: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
别具一格 ,释义:另有一种风格。
轻歌曼舞 ,释义: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曼:柔和。
朱弦三叹 ,释义:指称音乐的美妙。
多才多艺 ,释义:也作多材 多艺。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尚书 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 神。”
荡气回肠 ,释义:见〖回肠荡气〗。
行云流水 ,释义: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宋史·苏轼传》:“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金鼓齐鸣 ,释义:指战斗正在进行。也形容军威盛大。金鼓:金属制的乐器和战鼓。古代作战时用它们发号令,壮军威。
百家争鸣 ,释义:1.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当时学术派别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当时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2.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黄钟大吕 ,释义: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钧天广乐 ,释义: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广乐:优美而雄壮的音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有板有眼 ,释义: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滥竽充数 ,释义: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
引人入胜 ,释义:《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著(着)胜地。” 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胜:胜地,胜境。
版权声明:本文收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E-mail联系 www.jcedu.net.cn 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