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云 ,释义: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述而不作 ,释义:只阐述前人成就,自己不立新义。《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学而不厌 ,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言而有信 ,释义:说话算数,守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信:信用。
至圣先师 ,释义: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道听途说 ,释义: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 阳货》:“道听而塗(途)说,德之弃也。”
出类拔萃 ,释义:《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出:超越。拔:超出。萃(cuì):草丛生的样子,比喻成群的人或物。
楚弓楚得 ,释义: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好生》记载,楚恭王一次出游,把弓丢了,他手下的人要去寻找,恭王说:“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 后用“楚弓楚得”表示自己的东西虽然失去,而拾得的仍是自家人。比喻利益没有外流。
不壹而三 ,释义:指再三;多次。
不愤不启 ,释义: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任重道远 ,释义: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择善而从 ,释义:《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刚毅木讷 ,释义: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博古通今 ,释义: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广博。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文质彬彬 ,释义:《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不赞一词 ,释义:《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要,希望。施:加。
当仁不让 ,释义:遇到该做 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仁:仁义,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春秋笔法 ,释义: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不劳而获 ,释义:不劳动就可以获得。现多指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信而好古 ,释义: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三省吾身 ,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不能赞一词 ,释义:原意是不能增添一言半语,指文字精美无瑕。也有既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的意思,即插不上嘴,说不上话。《史记·孔子世家》:“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例:先生所从事的学术,因我未曾研究,~。赞:有帮助、进言的意思。
诲人不倦 ,释义: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倦:厌倦。
笔削褒贬 ,释义: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见贤思齐 ,释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以文会友 ,释义: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韦编三绝 ,释义: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沂水春风 ,释义: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学而时习之 ,释义:学习并且要按时复习学过的内容。《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以贯之 ,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四海之内皆兄弟 ,释义: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 ,释义:《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后来指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苦心孤诣 ,释义: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独自。诣(yì):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
杀身成仁 ,释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意是说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听其言而观其行 ,释义: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后生可畏 ,释义:《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意思是年轻人往往能够超过老一辈,是可敬畏的。畏:畏惧。这里指敬畏。
孔孟之道 ,释义:指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论体系。汉代以后,经过封建统治者的修饰和发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为人师表 ,释义: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尽善尽美 ,释义: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上智下愚 ,释义: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释义: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勤学好问 ,释义: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小不忍则乱大谋 ,释义:小事情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语出《论语·卫灵公》。
聪明睿智 ,释义:指聪颖明智。
道不同,不相为谋 ,释义: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不悱不发 ,释义: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道大莫容 ,释义: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有教无类 ,释义: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类:类别,种类。
举一反三 ,释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释义: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过犹不及 ,释义:《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汉贾谊《新书·容经》:“故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指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犹:如,同。不及:不足。
敏而好学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色厉内荏 ,释义: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厉:凶猛。荏(rěn):软弱。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释义: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温故知新 ,释义: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用以指吸取历史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言不及义 ,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谈不到正经的事情。《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见义勇为 ,释义: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博学多才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匹夫不可夺志 ,释义:谓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后汉书·李陈庞等传论》:“任棠、姜岐,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殆 汉阳 之幽人乎……语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三十而立 ,释义: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释义: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欲速不达 ,释义: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孔席墨突 ,释义: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释义: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巧言令色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不识东家 ,释义: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既往不咎 ,释义:也说不咎既往。《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已经做完和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去说它了。后指对以往的错误不再责备追究。咎(jiù):怪罪,处分。
得意门生 ,释义: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周而不比 ,释义: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抱瓮灌园 ,释义: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孔席不暖 ,释义: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君子成人之美 ,释义:谓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朱熹 集注:“成者,誘掖奬勸,以成其事也。”《後汉书·王梁传》:“‘君子成人之美’,其以 梁 爲 濟南 太守。”《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又道是‘君子成人之美’,便是個漠不相關的朋友,咱們還要勸他作成這件事,何況我合他呢?”
以言举人 ,释义: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循循善诱 ,释义:善于有步骤地进行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有步骤、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
察言观色 ,释义: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何典记 ,释义:指无稽之谈。
辨日炎凉 ,释义: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兒童的聪明早慧。
三月不知肉味 ,释义: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不以人废言 ,释义: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版权声明:本文收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E-mail联系 www.jcedu.net.cn 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