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的成语

2020-10-07 04:58:19  阅读 19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本篇成语大全给大家提供的是关于寓言的成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关于寓言的成语,部分成语有拼音和释义,关于寓言的成语都摘录于成语字典,希望这些关于寓言的成语能够帮助到您。

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南柯一梦 [nán kē yī mèng] ,释义: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南柯郡就是大槐树南边的树枝(见于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后来用“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妄自尊大 [wàng zì zūn dà] ,释义:狂妄地自以为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列子·天瑞》中说,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唐李白在《梁甫吟》中用这个典故写出“杞国无事忧天倾”的诗句。后用“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塞翁失马 [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韩非子·难势》上说,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后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

分崩离析 [fēn bēng lí xī] ,释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分崩:分裂。离析:涣散。

一叶障目 [yī yè zhàng mù] ,释义:一叶蔽目。

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一网打尽 [yī wǎng dǎ jìn] ,释义:比喻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一个也不漏。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刘待制元瑜既弹苏舜钦,而连坐者甚众,同时俊彦为之一空。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释义: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博而不精 [bó ér bù jīng] ,释义: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一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未雨绸缪 [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chóumóu):修补。

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古代神话。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释义: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

缘木求鱼 [yuán mù qiú yú] ,释义:《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奋不顾身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抛砖引玉
不可同日而语
休戚相关
奉公守法
博士买驴
小心翼翼
四海之内皆兄弟
忧心如焚
一衣带水
二桃杀三士
先声夺人
尸居余气
罚不当罪
心旷神怡
如火如荼
识时务者为俊杰
小巫见大巫
危如累卵
不因人热
百闻不如一见
一问三不知
覆巢无完卵
五色无主
为五斗米折腰
寸草春晖
拔帜易帜
白面书生
别开生面
不寒而栗
不堪回首
城狐社鼠
必恭必敬
百感交集
不拘一格
背水一战
不合时宜
百折不挠
病入膏肓
不知所云
草船借箭
不遗余力
宾至如归
才高八斗
别有天地
兵贵神速
沧海桑田
不可多得
白头如新
不贪为宝
鸟尽弓藏
不求甚解
八面威风
髀肉复生
莫名其妙
水落石出
乐不思蜀
东施效颦
按图索骥
剖腹藏珠
熟能生巧
韦编三绝
阳春白雪
杀鸡取卵
老马识途
盲人摸象
穷兵黩武
一傅众咻
请君入瓮
丧家之犬
庖丁解牛
刮目相看
按部就班
雕虫小技
马首是瞻
如释重负
多多益善
木人石心
异军突起
曾参杀人
千载难逢
东郭先生
上下其手
四面楚歌
大公无私
有脚阳春
专心致志
无可奈何
人人自危
门庭若市
一夔已足
车载斗量
司空见惯
千里鹅毛
名落孙山
与虎谋皮
人言可畏
以管窥天
乘兴而来
一发千钧
一丘之貉

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释义: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释义:鲁班是古代传说中著名的木工。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

对牛弹琴 [duì niú tán qín] ,释义: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弘明集 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用抛掷木柴击火的办法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抱:抛掷。薪:柴草。

先发制人 [xiān fā zhì rén] ,释义:《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后泛指先下手为强。

尸位素餐 [shī wèi sù cān] ,释义: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尸位:有职位不做事。素餐:吃闲饭。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释义:《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牢:牲口圈。

标新立异 [biāo xīn lì yì] ,释义:《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支道林与冯怀两人在白马寺共同讨论《庄子·逍遥游》,“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原意是说支能独创新意,立论与其他人不同。后多指提出新的见解。

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释义:既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通“无(wú)”)术,暗于大理。”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万死不辞 [wàn sǐ bù cí]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充真。

饮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释义:《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zhèn):毒酒。

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庄子·秋水》记载,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

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百发百中 [bǎi fā bǎi zhòng] ,释义: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乘风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释义:《宋书·宗悫传》记载,悫年少时,他的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表示自己志向远大。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险,奋勇直前。

伯乐相马 [bó lè xiàng mǎ] ,释义: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义:《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下笔成章 [xià bǐ chéng zhāng] ,释义:随手写来,便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鹬蚌相争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释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释义:《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说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释义: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义无反顾 [yì wú fǎn gù] ,释义: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三生有幸 [sān shēng yǒu xìng] ,释义: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释义: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 阳货》:“道听而塗(途)说,德之弃也。”

开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释义: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不伦不类 [bù lún bù lèi] ,释义: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死抠原文字句,就会弄出一些~的句子来,叫人看不懂。

分道扬镳 [fēn dào yáng biāo] ,释义: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毛遂自荐 [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

十行俱下 [shí háng jù xià]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小时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释义: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下车泣罪 [xià chē qì zuì] ,释义: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冰山难靠 [bīng shān nán kào] ,释义: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不得要领 [bù dé yào lǐng] ,释义:《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zhī)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原意是汉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月氏没有中肯而明确的答复。后用以指没有掌握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一败涂地 [yī bài tú dì] ,释义: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史记·高祖本纪》:“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涂地:肝脑涂地的略语,形容死得很惨。

鱼目混珠 [yú mù hùn zhū] ,释义: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月下老人 [yuè xià lǎo rén] ,释义:传说唐代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往前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于《续幽怪录·四·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也说月下老儿或月老。

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

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到郑国去卖。有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就买下木匣,把珍珠退给了卖主。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椟(dú):木匣子。

一误再误 [yī wù zài wù] ,释义: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风吹草动 [fēng chuī cǎo dòng] ,释义:比喻轻微 的动荡或变故。

黔驴技穷 [qián lǘ jì qióng] ,释义: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中说,黔地无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放牧在山里。老虎看见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老远就躲开了。后来逐渐靠近,加以戏弄,驴大怒,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透驴的本事不过如此,就把它吃掉了。后用“黔...

郑人买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释义: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三折其肱 [sān shé qí gōng] ,释义:

夸父逐日 [kuā fù zhú rì] ,释义:古代神话。《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个叫夸父的人,为了征服太阳,一路追赶它,直至口渴而死。临死时扔出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树林,名曰邓林。逐:追赶。

捕风捉影 [bǔ fēng zhuō yǐng] ,释义:也说望风捕影。《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通“影”),终不可得。”这本是汉成帝时光禄大夫谷永谏成帝不要相信鬼神,揭穿巫师骗局的话。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雪中送炭 [xuě zhōng sòng tàn] ,释义: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叶公好龙 [yè gōng hào lóng] ,释义: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见于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本文地址:https://www.jcedu.net.cn/cyztym/cyztxf4F15rz.html
版权声明:本文收录于网络,如有侵权请E-mail联系 www.jcedu.net.cn 站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