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裸体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縠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縠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国军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官名)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伍参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
刚愎自用成语相关内容
成语语目 刚愎自用
成语拼音 [ gāng bì zì yòng ]
成语意义
刚愎自用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就好像铜墙铁壁铸成的思想,油盐不进,水泼不进,任何人的谈话,都听不进。【“刚愎自用”常误写为“刚复自用”,应注意。】
成语例句
老王这个人太~,根本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成语释义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愎(bì):固执,任性。
成语详解
-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茅盾《子夜》十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成语造句
- 刘叔叔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
- 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 他一向刚愎自用,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肯向人移樽就教。
- 几次劝他,他似乎从未听进,如此刚愎自用,如何是好?
- 由于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而误大事者,历史不乏其例,我们可以以古为鉴,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 他怎么不怪自己刚愎自用,却怪别人不配合呢?
- 当主管的切忌刚愎自用,才能察纳雅言。
- 这个人素性刚愎自用,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 由于马谡刚愎自用,街亭一役西蜀全军覆没。
- 谚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
- 哪知我们老板是个刚愎自用的人,我们将利害关係说破嘴了,他还是我行我素。
- 我并不刚愎自用,以至于对贤人高见一概排斥。
- 经理要是一直如此刚愎自用,最后一定眾叛亲离,公司也就土崩瓦解了。
- 我原来的老板就是刚愎自用,才会众叛亲离,最后公司只好关门大吉。
- 对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说道理,彷彿在对牛弹琴。
- 他骄傲自满,刚愎自用,遭到了很大的失败。
- 你如此不听人劝告,刚愎自用,后果不可想象的。
- 楚霸王项羽虽有拔山盖世之勇,由于刚愎自用,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 或者刚愎自用,强暴专横,或者朝秦暮楚,随波逐流。
- 我并不刚愎自用,以至于对时贤高见一概排斥。
近 义 词
[ 我行我素 ][ 怙恶不悛 ][ 自以为是 ][ 一意孤行 ][ 深闭固拒 ][ 独断专行 ][ 师心自用 ][ 固执己见 ]
反 义 词
[ 博采众长 ][ 从谏如流 ][ 虚怀若谷 ][ 从善如流 ][ 低眉顺眼 ][ 低眉折腰 ][ 百依百顺 ][ 博采众议 ]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
[ 一意孤行 ][ 人云亦云 ][ 从善如流 ][ 从谏如流 ][ 固执己见 ][ 怙恶不悛 ]
以上内容是刚愎自用的成语故事,由成语故事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刚愎自用成语故事的典故希望你能够喜欢,并能够通过文章内容更深入理解刚愎自用的内容和意义。